首页 >> 知识 >> 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展望

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展望

森林在自然界中有净化水资源、稳定土壤、循环养分、调节气候和储存碳等重要作用,草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;它们还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,是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培育环境。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《全球森林资源评估》数据,2018年世界森林面积仅有40亿hm2,其中俄罗斯、巴西、加拿大、美国和中国等5国的森林面积总和占到世界森林面积总和的50%以上。近30年来,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,超过10个以上的国家森林已经完全消失。据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——《中国森林资源报告(2014—2018)》,我国最新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2.96%,相较于上一次森林资源清查我国森林覆盖率同比提高了1.33%。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.2亿hm2,森林蓄积量175.6亿m3,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、最快的国家,草原面积近4亿hm2,约占国土面积的41.7%。然而,森林草原火灾对生态系统破坏巨大,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。据统计,2023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 345起,其中重大火灾8起、特大火灾1起,受害森林面积约13 505 hm2;发生草原火灾45起,其中重大火灾1起、特别重大火灾2起,受害草原面积约66 705 hm2。

森林草原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原因(纵火、吸烟、打猎、野餐火等)和自然原因(雷击、腐殖质积热等)。影响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因素有温度、相对湿度、森林中的树木种类、风速、距人类活动地点的距离等。受全球变暖影响,全球森林草原火灾频发。据统计,全球每年约有1%的森林会受到火灾的破坏。2023年燃烧4个多月的澳大利亚森林草原火对当地生态环境、野生动物等造成了巨大影响,横跨8个南美国家的亚马孙森林火灾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近年来,我国部分地区也遭遇了高温大风干雷暴等极端天气,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。

为有效减少森林草原火灾造成的资源损失,应结合现有手段并寻求创新,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,形成“慧眼”监测捕捉广袤森林与草原上的星星之火,逐步构建现代高效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体系。随着通信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,对森林草原火灾的监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。对森林草原火灾进行科学、有效地监测有助于掌握森林草原大火的潜在频率,跟踪评估火灾最有可能发生的地点,从而避免或降低损失。

网站地图